*************
【四 版】
*************
過年的感覺
過年了嗎?沒感覺啊!真的沒有半點的喜悅和期待,這種感覺有幾個年頭了吧?具體從何時開始的呢?不記得了!
小時候特盼望過年,好像新年剛開學就期待著下個春節(jié)了。因為過年有新衣服穿,有壓歲錢,有好吃的,還可以看春節(jié)聯(lián)歡晚會呢!感覺最幸福的事應該是半夜起來吃饅頭啊!那時候爸媽先把饅頭餡拌好,(記得是筍姜餡的和雪菜餡的),然后面和好,發(fā)酵好,到臘月二十左右就到爸爸廠里的食堂里請師傅加工。那是要排隊的,我和妹妹一直在食堂里等,但是加工的人太多了,我們往往等不到輪到我家就要睡覺了。于是戀戀不舍回家去,躺在床上還在想著吃饅頭,慢慢地睡著了。感覺還沒睡多久,就被父母推醒了,叫我們起來吃饅頭。我們睡得迷迷糊糊的,但是一提吃饅頭,立刻神清氣爽,精神抖擻,因為終于可以吃到等了一年的饅頭啦!呼啦啦,像豬八戒嘗人參果一樣一下子會吃三四個,然后才擦著嘴巴摸著肚皮回味饅頭的味道怎樣。接著繼續(xù)倒頭睡覺,但是這時的我們是多么的滿足和快樂!夢里都散發(fā)著饅頭的香味!
那時過年還開心的就是看春晚了。早早敬過祖宗,吃完年夜飯,我們就為看春晚作準備了。爸媽洗好很多蘋果,桔子,放在一個大臉盆里,端到電視機旁。我和妹妹則把臉腳洗好,端坐在電視機前,等待節(jié)目開始。那時的節(jié)目可精彩了,有歌舞,相聲,還有小品呢!(感覺比現(xiàn)在的節(jié)目好看多了)我們會一直看到晚會結束都沒半點瞌睡,睡到床上我和妹妹還在討論和爭辯哪個歌好聽,哪個小品搞笑,然后枕著爸媽發(fā)的壓歲錢,在外面的鞭炮聲催眠下,幸福地睡著!
我還是我,年還是年,可是因為我已不是過去的我,年就也不是以前的年了。害怕過年了!一年比一年怕!可是無論怎樣,人總是要老的!面對現(xiàn)實吧,我相信,只要心態(tài)好,一切都不怕,我還是會開開心心的迎接每個新年!在此我也祝福我身邊所有的人都能以平常心對待每個春節(jié),年年如意,月月開心,天天進步!
女兒長大了
“長大”的意思是什么?可能對于孩子來說沒有明確的界定,說不好什么時候才算真正的長大,也許孩子在媽媽的心中永遠長不大,可我覺得10歲的女兒近來變化真大,每天都能給我這個做媽媽的一份驚喜,一份幸福。她懂得你在做什么,好對你的做法及時的給予反應,這令我很驚訝。
因過春節(jié),水費要提前結清,所以任務非常繁重,為了不影響工作,我把女兒獨自留在家里,只是交代好吃完飯后自己做作業(yè)。到了晚上,當我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家時,女兒趕緊從微波爐里端出一碗熱騰騰的面條來到我跟前說:“媽媽,您太辛苦了,餓了吧,趕快吃飯吧!”隨后又說“媽媽,您看看家里吧,”這時,我發(fā)現(xiàn)女兒把臥室收拾得井井有條,自己吃的餐桌也收拾得干干凈凈,碗筷也在廚房里擺得整整齊齊。
我一愣,女兒長大了,平時因忙于工作,較少認真地欣賞女兒的優(yōu)點,只是感覺現(xiàn)在的獨生子女有太多的缺點,諸如:自私、懶惰、厭學之類的,心想只要不學壞就是父母上輩子修來的福氣了,可如今女兒的表現(xiàn)卻不得不讓我反思,為什么小孩在父母身邊時往往表現(xiàn)的都是缺點,而當自己獨立時所有優(yōu)點都展現(xiàn)出來了呢!
每個人都是從小到大一步步走來,一路上有快樂、有憂傷。生命如歌,當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,懂事的樣子,我越來越感到幸福了。
人清如水
我的一位朋友別號"清水閑人"。對這個別號,有些人會望文生義,聯(lián)想到無所事事,隨波逐流,不求進取,卻哪里知道,人生于世,無為有為之間,還觸及個人操守和追求的大境界?鬃诱f:"君子之交淡如水,小人之交甘如飴。"如水者,本來就是君子風范。
老子說:上善若水。水滋潤萬物而對萬物又無所求,自甘居于最下面,因此而接近于道的境界。人生也應像水一樣,無論置身何處都保持平和的心態(tài),心里像深淵一樣波瀾不驚,用愛心和人相處,言談誠信,做事有為,而且善于掌握時機。
你看,水流到的地方,不管地面原本怎樣凹凸不平,水滿了,都保持著它的平面。水所過處,必有痕跡,像人的誠信有節(jié)。"滄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纓。滄浪之水濁兮,可以濯我足。"灌溉良田,涓滴有情,隨風潛入,潤物無聲。
時令有寒有暑。嚴冬,水化為冰雪,凜然、皎潔,像人的堅貞氣節(jié)。春雷一聲驚蟄,大江大河嘩啦啦開凍,山川平原間積雪消融,融水汩汩流淌,匯入一江春水,又去潤澤萬物。相時而動,正像儒家所謂的"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。"
不求有功,而功業(yè)已成。因為不爭,而天下莫能與之爭。世上有趨炎附勢的人,炎者,如火之熱也,正當紅也。這些人和水的品格相比,一個清冷恬靜,一個心急火燎,靜躁不同,勢同水火而不相容。
古人沒有鏡子,用一種叫做"鑒"的容器盛滿水,從里面映出自己的像來,這就是"鏡鑒"一詞的來由。水既然可以為鑒,我們不妨拿它來照一照自己。
尋找春天的足跡
尋找春天的足跡,有我也有你。
不經(jīng)意間,已是陽春三月。偶然的一次散步,柳芽嫩綠,小草蘇醒,微風溫柔拂過臉龐,猛然間心跳得厲害,這不是春天嗎?原來春天早就到了,為什么我此前竟沒察覺呢?真的好慚愧!心愛的春天,我思念的春天,我癡癡地期待你的到來,你知道嗎,我心中的那扇門早已悄悄為你打開……
今天我們終于相聚了,歡樂的笑聲隨風飛揚,和心一起飛,飛過草原,飛向山谷!
多少次,在夢中的幽谷,你帶來芳香的野花,狂舞的蝴蝶,嗡嗡的蜜蜂。如今那不再是夢,我們牽手,在心靈的神往之地,與天空做伴,與大地齊舞!
真想永遠這樣,但我知道你還要走。為什么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相聚,冷落清秋的時節(jié)我們分離?如果幸福不是一杯美酒,就不會那么快就被喝干。春天的酒,太容易讓人醉,等我醒來的時候,桃花已融進了昨日的秋,身邊是一枚金黃的樹葉,那是你綠色的葉子。你告訴我:不必傷感不必憂愁,牽了手的手將終生富有,我已把自己交給你,帶走的,只是自己的名字!
尋找春天的足跡,有我也有你。我找到的是永遠的春天,你找到的是春天的名字。
春 天
瞬間嚴冬已逝,春天悄悄地來到了人間。春天,是美好的季節(jié),它預示著一個生機勃勃的時機已經(jīng)開始。春天像一位神奇的能工巧匠,將人間雕琢在花紅柳綠的景色里,讓和煦的陽光直瀉人們的心底,給平凡的生活賦予了新意。古往今來人們幾乎用盡了所有美好的詞句來形容、贊美春天,是因為春天萬物復蘇,景色宜人,充滿著朝氣,孕育著希望。
人人皆知的唐代詩人孟浩然一首《春曉》詩:“春眠不覺曉,處處聞啼鳥,夜來風雨聲,花落知多少。”給我們展現(xiàn)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圖。它看似平淡,卻韻味無窮。不寫繁花似錦,不寫芬芳醉人,只用寥寥數(shù)筆,就把那不經(jīng)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。每次閱讀這首膾炙人口的千秋名句時,都能使我置身于春之境,感受到春景的美妙,春色的絢爛,春味的濃烈,春聲的和悅,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、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。
是的,春姑娘踏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了人間,把自然打扮得格外美麗。柔和的風,清新的空氣,溫暖的太陽;腳下的小草,破土而出,悄悄地從泥土里鉆出來;遠遠望去,好似光禿禿的山頂上,長出了一層毛絨絨的頭發(fā);大田里的麥苗像一片海,星羅棋布的村莊是不沉的舟;河道里的水在冬眠中蘇醒,岸邊垂柳隨風搖動。天是那么的藍,地是那么的綠,山是那么的近,水是那么的清,一草一木都那么生機勃勃,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畫,使人頓覺神清氣爽、心曠神怡。
最令人舒心和興奮的是那淅淅瀝瀝的春雨,帶著它獨有的清涼與明麗,從容、舒緩于無垠的天空,紛紛揚揚,飄飄灑灑。柔軟的雨絲舞動著優(yōu)美的風姿,在天與地之間劃著道道美麗的弧線,撒下大地,留下如煙、如霧、如紗、如絲的倩影,飛濺的雨花仿佛是琴弦上跳動的音符,奏出優(yōu)美的旋律。此時此刻,我們用心傾聽那最美妙的下雨聲,會感受到春雨的婉約含蓄,春雨的單純溫柔,春雨的深邃透徹,春雨的灑脫奔放。透過紛紛的細雨,我們仿佛看到春雨就是時令的使者,恰到好處的降臨,滋潤著萬物的生長和繁榮,也孕育了金秋碩果累累的豐收的喜悅和憧憬!
春天的魅力,使萬物展開騰飛的翅膀,翱翔在自然中,追求生命的渴望。人們也不例外,在這個季節(jié)里,總是要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。俗話說:“一年之計在于春,一天之計在于晨!彼嬖V我們:一年的打算應該在春天計劃好。唯一能與春同步的,就是年輕奮發(fā)的心和那腳踏實地的行動。冬去春來,花開花落,人生短暫。我們要傾聽春天的鶯歌燕語,感受到生命的活力,意境的優(yōu)美,不感嘆流年,也不擔憂未來,而是要珍惜今天。
走進春天,不要為“花落知多少”而感傷,要贊嘆“化作春泥更護花”的不凡。新舊歲月只有用奉獻來連接,歷史與現(xiàn)實的賬簿,只有用耕耘來裝訂。讓我們整理好凌亂的思緒,重抖精神,將青春歷程的每一個音符、每個腳步進行排列,跟上時代步伐,伴隨著春風春雨,聆聽著時代的歡歌,體驗著縷縷春風在鐘聲里醞釀鼓蕩,認真落實科學發(fā)展觀,用智慧和勤勞的雙手,譜寫幸福美好的生活樂章,不斷鑄造人生的輝煌。
春天的聲音
風,唱了一個冬天的美聲,演奏了一個冬天的交響,現(xiàn)在開始唱民歌,奏輕音樂了,很抒情的那種。
它在一戶農(nóng)屋的大門前奏《喜洋洋》,在剛開始化冰的湖邊奏《漁舟唱晚》,在一座背陽的山坡上奏《陽春白雪》,偶爾,也在群峰疊嶂的山巒中奏《十面埋伏》。它喜歡站在向陽的屋檐下演奏,坐在一棵大樹上演奏,躺在草地上演奏,藏在茂密的竹林里演奏,更喜歡在大平原上邊漫步邊演奏。它是這世界上天生的演奏天才,現(xiàn)在,我打開冬天關閉的窗子,請它進我的養(yǎng)心齋來演奏。
葉子,還躺在樹枝里做夢,風趴到樹枝上,輕輕拍它一下,并咬著它的耳朵告訴它:春天來了。 花,伸著腦袋,站在我的書案上,已經(jīng)很長時間了。
我聽到了風箏發(fā)出的聲音,就在我們這個小城中心的休閑廣場上,我聽見它們翅膀在空氣中劃動的聲音,當然,還有它們或高或矮的談話。
更多地聲音,在春天的天空里碰撞,偶爾,也有彼此的身子在廣袤的藍天下相互擁抱。
“布谷——布谷——”。一只鳥鳴的聲音,從田野傳到修整一個冬天的村莊,讓囤子里一堆稻種聽見了,還蓋著被子、穿著厚衣服的它們,對門外的世界心馳神往。
一個鳥語花香的早晨,農(nóng)人背著種子向田野走去,口袋里傳出種子們竊喜的笑聲。(朱秀梅)